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羊肉炉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羊肉炉

羊易于放牧,繁殖、生长又快,地球上不吃羊肉的风俗又远比不吃猪肉、牛肉者少,普遍为人类所钟爱。

中国北方吃羊肉以涮肉片为主,从食材、刀工到作料,无一不精,非但切出来的肉片须其薄如纸、颜色透明,还得选用不腥不膻的“西口大尾巴肥羊”,唐鲁孙说羊贩“一过立夏就把羊群赶到张家口的刺儿山歇伏,那里林壑幽深,流泉漱玉,碧草如茵,修柯戛云,羊群在水欢草肥的环境里,自夏徂秋只只养得又肥又壮,牧羊贩子把羊群一拨一拨的赶下山来,一站一站的往北平赶,等到了西直门外,据说还要圈个三五天,让羊群喝足了玉泉山流到高亮桥的泉水,再赶进城来宰杀”。

台湾人也吃涮羊肉,却无法这么讲究,将羊肉细分为十几种部位诸如“黄瓜条”“上脑”“下脑”“磨裆”“三叉儿”“肚条”“软里脊”……台湾的进口羊肉都被冻得瓷实,再用机器刨出,成为卷筒羊肉。然而也无须自卑,我们发明了羊肉炉。

涮羊肉与羊肉炉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将肉往薄里片,要吃的时候才入锅涮熟;后者用肉块炖煮。其次是汤底,前者秉火锅工艺;后者是加中药材炖补,多熬煮数小时。台湾只有溪湖的羊肉炉将肉切薄,接近北方的涮羊肉。

熬汤底的中药材常多达数十种,故每家名店都有独门秘方,因而风味殊异。这些中药材不外乎当归、党参、枸杞、川芎、黄芪、熟地、陈皮、黑枣、红枣、甘草、桂枝、肉桂子、淮山……另外不可或缺的是蒜头、老姜、葱、米酒。至于肉块,辄先用麻油、老姜爆炒,以增添香味紧实度,再和大骨一起炖煮。

这是台湾很普遍的庶民补品,到处有美味的羊肉炉,诸如基隆“吴家”,永和“小德张”,新庄“羊城林”,竹南“越式”,彰化“阿本”,溪湖“阿枝”,斗南“日日兴”,阿莲“满福土产”,冈山“明德”“源座”,高雄“水源”……连绿岛也有“东升”“福记”这款好炉。

每家店都各擅胜场,一般皆强调选用本土羔羊,不过桃园市“来来正港现宰羊肉”却标榜选用两岁成羊,谓其肉质成熟稳定,并每天从北港运来活羊,完全不加冰冻。温体宰杀,几乎是羊肉炉的美学共识,“重炭烧火炭羊肉炉”扬弃冷冻羊肉,特色是不用大锅熬汤底,个别用小瓮烧制:将温体生羊肉、大骨、中药材装入瓮内,再加米酒浸泡数小时,用炭火熬煮近一小时,汤头香醇,肉质鲜嫩,嫩中带劲。

“阿里不达”的内容丰富,炉内有苹果、番茄和大量蔬菜,令汤头分外甘甜。有趣的是店家强调采用太监羊。选用公羊是正确的,盖母羊难免腥膻;但我不能轻信阉割的公羊,会比不阉割的美味。

传统羊肉炉多使用陶锅,我家附近的“莫宰羊”却用铁锅和瓦斯,羊肉则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冷冻品,调味尚可,但炊具和肉品都相对逊色;不过此店有一独家口味:将吸管插入羊骨之中,吸吮肥嫩奇香的骨髓。

吃来吃去,我还是偏爱“金吉林家”的羊肉炉,这店生意兴旺,每天晚上七点以后,两间店面一定挤得满满的,如果不想站在寒风中苦候,最好店开门就来抢位子。羊肉炉可以选择搭配的种类有姜丝、菜心、菜头、苦瓜、芦笋、蒜头、冬瓜、竹笋和晚近推出的烧酒羊。我尤其喜欢菜心羊,菜心的清甜和羊肉的香腴,再加一点枸杞、姜丝、蛤蜊在里面沸滚,合奏出不可思议的美味。

店家标榜选用的是土产阉羊,当天现宰现卖。据说活羊购买回来后,继续放养两三个月,让羊只充分运动,使肉质更结实。这一点,我倒是半信半疑,又不举办禽畜运动会,肉味鲜美与否,并非依靠一生的运动量。

可能源自冬令食补的观念,绝大部分羊肉炉习惯加进中药材或药酒,“林家”不来这一套,而是用羊骨熬制高汤底,让汤中充满肉质香,再让蔬菜、蛤蜊和羊肉共混一炉,使那锅羊肉炉,清,鲜,甜,入口带着余韵,展现脱俗的风采,让人一眼就爱上它,一口,就难分难舍。煮在羊肉炉里的是带皮羊肉,有着稍韧的口感,相当弹牙。来吃的人多会加点一份生肉片(腰内肉所片,新台币七百元,确实有点贵),涮着吃,水嫩鲜甜。一下子吃韧肉,忽然尝嫩肉,形成吃羊肉炉的主题变奏。

我曾经在罗马街头,随便走进一间小教堂,竟然在里面看到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不期乍遇美的感动,眼泪忽然夺眶而出。我何其有幸,能居住在这城市,随时吃得到这么美的菜心羊,每次看芥菜心和羊肉在滚汤中翻腾,感动得必须忍住眼泪。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酱之属 冈山豆瓣酱2酱之属 橘酱3酱之属 黑豆酱油4酱之属 酱油膏5卵之属 阿婆铁蛋6卵之属 菜脯蛋7卵之属 茶叶蛋8果之属 臭豆腐9果之属 豆花10果之属 姜汁番茄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