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农村佳酿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农村佳酿

台湾在二〇〇二年开放民间酿酒,农村酒庄迅速成长,短短几年已有可观的成绩,好像宣告酿酒工业起跑。这些农村酒庄多在山水明媚的地方,它们除了年轻、充满追求的活力和可塑性,还有一种共同的趋势:结合休闲旅游。

台湾是水果宝岛,农村酒庄自经营酿酒工业以来,多以梅子、葡萄、草莓、李子等水果为原料,有些品牌已俨然有明日之星的架势,例如大湖酒庄的草莓酒“典藏情莓”、玉山酒庄的梅酒“微醺时刻”、车埕酒庄的梅酒“车埕老站长”。

这种从发酵的果汁蒸馏出来的酒法文叫“生命之水(l'eau-devie)”,在酒精的香醇中闪耀着魅人的光泽,娇弱,也充满野性的力量。

我特别想提树生酒庄的“冰酿甜酒”和雾峰乡农会的清酒“初雾”。“冰酿甜酒”的酒精度约百分之十,选用自家栽种、具奶油味的金香白葡萄酿制,酒色淡金,酒质轻淡,甜度不高,果香浓郁,适合冰镇后饮用。树生酒庄另一款“金香白葡萄酒”也有不错的口感,酒色淡黄略带青绿,清香优雅,温和平顺。

雾峰乡农会的清酒“初雾”令喝过的朋友都惊艳:台湾竟能酿出如此愉悦人心的纯米吟酿?果真是台湾人酿的吗?不是从日本带回来的?“初雾”之出现江湖,确实得到日本东北大学广井忠夫的指导,原料以自家栽种的益全香米酿造,精米度百分之六十,香气醇郁,蕴含清淡含蓄的性格,气味、喉韵皆属上乘。

台湾的农村酒庄可能还不擅长营销企划,却很有创意。信义乡农会是其中最会说故事的酒庄,所生产的酒都带着叙述性,都有漂亮的名字,充满当地少数民族的风趣幽默,如“忘记回家”“长老说话”“梅子跳舞”“小米唱歌”“山猪迷路”等,电影《海角七号》讲到的小米酒就是他们所产的“马拉桑”。“忘记回家”是梅酒,酒瓶呈圆锥形,又称“勇士的血液”,酒精度百分之二十五,难怪喝了要忘记回家。

又如车埕酒庄,融入地方的铁道文化,酒品命名都和铁道有关,如“铁道公主”“车埕老站长”“烈车长”。“铁道公主”选用水里所产的梅子酿造,色泽金黄,酒庄的宣传手册上如此叙述:“在一九七〇年代集集支线的通勤列车上,有位最明亮可爱的少女,她是所有少男们心仪的对象,也是当时所有火车族的共同回忆,更是许多人存封多年的暗恋。这个甜美的女孩,我们都叫她‘铁道公主’,品尝之间仿佛时光回到往昔,又见到那健康美丽的身影缓缓走来。”酿酒的过程渗入少年暗恋的形象,仿佛也增添了迷人的气息。

我觉得台湾的农村酒庄都很拼,希望为这些认真耕耘的业者打气,于是有了美酒配佳肴的构想。二〇〇七年,我请“天下第一锅”何京宝先生和“红利意大利餐厅”林玮浩先生各自率领他们的团队,针对几款佳酿,分别设计出搭配的中、西两种套餐,以及以酒入菜的烹调方式,开拓这些酒的可能性和附加商机。这项构想以品酒试菜会的形式呈现,地点设在我家里的实验厨房,参加的客人有平路、李昂、李健全、何丽玲、邱坤良、黄春明、陈幸浩。

后来我又在台北“天香楼”和桃园“福容大饭店”举办水果酒料理宴,拜托杨光宗主厨和陈庆丰主厨设计菜式,前者邀请宇文正、李魁贤、张正杰、陈静宜、蔡素芬、廖寿栈品评,后者邀请李寿全、林清财、林继生、刘克襄、廖之韵鉴赏,这些农村佳酿,连接了我和朋友们同餐共饮的经验。

目前台湾的水果酒大抵偏甜,较不适合搭配菜肴;可用来调酒,或搭配餐后甜品如水果塔、杏仁及坚果蛋糕和新鲜水果。获《2010台湾北部餐馆评鉴》最高五星评价的点水楼,选购了不少农村水果酒在餐厅供应,点水楼的甜点放眼中餐厅可谓佼佼者,诸如“柠檬芦荟”“草莓奶酪”“奶皇玉露包”“有机黑糯米年糕”,吃过都不免吮指回味,现在又结合本土佳酿,使江南美食和台湾农村有了快乐的结合,例如柠檬芦荟配冰酿甜酒,不遑多让于高档法、意餐馆里的甜点配波特酒。

无独有偶,获《2010台中餐馆评鉴》唯一五星评价的“金园鱼翅餐厅”,最招牌的“台湾一品宴”套餐,就选用了信义乡农会酒庄的“马拉桑”作餐酒,可见这两家高档餐馆鼓舞农村酒庄的心意。

酿酒是一种工业,也是一种艺术,表现为文化和品味,实非短短数载能臻极致。我们期许未来台湾的酿酒学。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肉之属 爆肉2肉之属 封肉3肉之属 梅干扣肉4肉之属 红糟烧肉5肉之属 姜丝大肠6肉之属 蒙古烤肉7肉之属 羊肉炉8肉之属 自然猪9肉之属 东山鸭头10肉之属 樱桃鸭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