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卵之属 阿婆铁蛋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卵之属

阿婆铁蛋

朱国珍的长篇小说《中央社区》描写男女主角第一次爬山约会,男方已经为女方心动,他却是缺乏修辞训练的运动选手,唯一想到可以用来比拟她深情款款的大眼睛只有铁蛋:“她的小脸上两颗瞳孔,变成了阿婆铁蛋的模样,圆圆深深好像会滚到世界的尽头,那儿却早已经淹没了,在我的地图中淹没了。”之前两人有一些关于城市沉没、世界尽头的对话,但女主角谈的重点是文明,而男主角早已意乱情迷精虫冲脑,淹没在自己的感情地图里。叙述趣味,却有一点问题:蛋的形状设计是为了让它顺利产下,也可能是防止它滚出鸟巢,因此蛋不会滚来滚去,只会原地打转。

许多美食源于错误和偶然,淡水名产铁蛋的滥觞,流传着两种说法:在渡船头经营面摊的黄张哖,因生意欠佳,卤蛋不断回锅加热,卤好的蛋又一直吹海风,于是越卤越小越黑,不料顾客竟欢喜它饱满嚼劲的口感,阿哖婆的“阿婆铁蛋”随报纸标题传扬开来,遂大量生产供商家批货。杨碧云是当年的批货商之一,后来自己制作,并申请商标,转而成为淡水铁蛋的创始店家。阿哖婆的女儿黄玲红不能继续使用阿婆商标经营,只好另外注册“海边铁蛋”为商标。

另一说:杨碧云女士在一九六〇年代经营面店,忙碌间忘记正在卤蛋,卤得过久变得乌黑而坚硬,没想到这种富咀嚼抵拒感的卤蛋反而受欢迎。中正路老街弯进渡船码头的巷子转角,从此飘扬着阿婆铁蛋的旗帜;大概位于交通辐辏的街口,生意兴隆,已设有专制铁蛋的中央工厂,采真空包装。

铁蛋又名石头蛋,有鸡蛋和鹌鹑蛋两种,流行的时间不长。那是一种老化的卤蛋,反复数次的回锅卤煮和风干,蛋越卤越小越黑越紧韧,口感坚硬聚香耐嚼。不唯铁蛋,凡蛋煮沸过度即坚硬,广东为产妇煲姜醋猪脚鸡蛋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猪脚反反复复地煲,早就腴烂,唯独鸡蛋越煲越硬,类似淡水的铁蛋。

卤蛋的美学手段是入味,用各种调料或肉汁加工,令卤汁渗入蛋内。铁蛋自然是卤蛋家族的一员,卤汁会决定它的风味。天下美味的卤蛋很多,难度也不高,只要用心操作。我从来不觉得铁蛋有什么好吃,这种娱乐性零食,除了坚硬得有咬断假牙之虞;恐怕更计较它总是缺乏好卤蛋该有的香气。建议铁蛋业者认真调制卤汁,包括用的鸡蛋和酱油质量、卤料配置,美化风味,并断绝防腐剂等一切化学物质。

鸡的日常伙食也关系到鸡蛋的风味,格子笼里的蛋鸡,是工业制程中的元件,饲料里总是掺了抗生素等药物。清代大盐商黄潆泰每天早餐吃两枚鸡蛋配一碗燕窝参汤,那鸡蛋每枚作一两银子,黄老爷查看账簿觉得太扯,追问之下才明白厨师为了侍候老爷,家里养着上百只母鸡,重价延请名医开方,用上好的人参、苍术等材料研成粉末拌在饲料里。善待鸡,才有好鸡蛋。

密集型饲养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动物囚禁在狭窄的空间,能节省圈舍的开支和喂养人力;家畜减少活动量,能有效转化食物为肉或蛋。生活环境宽阔的鸡,与生存在格子笼里的鸡,两者所下的蛋风味迥异。路人皆知每天不宜吃太多鸡蛋,恐胆固醇飙高。这世界太多坏蛋了,乍遇好蛋实属幸运,我曾经在一家专养土鸡的餐馆着迷于白煮土鸡蛋,一枚接一枚,竟吃了十几枚,犹难以停止。

铁蛋成为伴手礼之后,业者不免添加防腐剂以利保存,据说还检验出重金属成分,真令人泄气。好像耄耋老人还浓妆艳抹,溶脂,眼袋移位,整形手术,粉刷墙壁般粉饰岁月留下的痕迹。

老化并非丑化。人生都有一定的赏味期,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短,却能干涉其内容。铁蛋本来是耐咀嚼的食物,其价值绝非它能保存多久,而是它召唤食欲的品质。

生命总会历经变皱紧缩的过程。如果青春是一枚卤蛋,诱人,海风吹干了,回锅复卤,正视它逐渐老化;有一天,青春变成了老骨头,带着瑕疵,带着足堪咀嚼的回忆,才是耐人寻味的人生。像司晨报时的鸡,提醒我们活在当下,珍惜现在,莫错过了赏味期限。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饮之属 枝仔冰2饮之属 冰激凌3饮之属 弹珠汽水4饮之属 珍珠奶茶5饮之属 永和豆浆6饮之属 二奶咖啡7饮之属 台湾咖啡8饮之属 农村佳酿9饮之属 埔里绍兴酒10饮之属 金门高粱酒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