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店之属
土鸡城
在台湾,只要略有风景的地方,总是会冒出各种名目的“土鸡城”,卖的多是鸡膳,外加一点山产,带着些许野趣。从南到北,我吃过不少土鸡城,多半面貌模糊,鲜能留下印象。
明明是卖土鸡山产的吃食店,偏偏却叫“城”。料想这个字眼的产生,是最初某个像水库这样的风景区,忽然群聚了若干专卖土鸡、山产的小吃店,这些店家比邻如聚落中之城郭。只木栅猫空一带,怕有上百家土鸡店,俨然形成饮食店的城邦。从前假日休闲,朋友们常吆喝去猫空,登山,喝茶,吃土鸡、山产。可我老觉得那些鸡多不太“土”,一吃就知道,分明是缺乏运动的肌理。
“野山土鸡园”单独坐落在老泉里山上,很有特立独行的气魄,熟知者少,生意自然不如猫空的集体气势。然而这家店好像会黏人,吃过一次以后,可能会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我也是,来了一次,就不曾再去别家。我在木栅混了二十年,最后定于一尊,欢喜带朋友来这里吃饭,来过的朋友也都同意,在方圆几公里的山区超过一百家店中,料理第一,视野第一。
犹记得SARS在台北蔓延期间,大家闷在屋子里多不太敢出门。每逢假日,我就带家人上山“放风”,在山径间随意走走,流点汗,再到“野山土鸡园”吃饭,俯瞰台北市华灯逐渐亮起,终于灿烂在我们用餐的眼前,山风吹来,带着草木的气味,在救护车日夜尖叫的危城,这里予人一种安全感。
木栅老泉里最出名的大概是杏花林,两甲地的休闲农场,植满杏花、樱花,春天时一起怒放,使花朵的美丽产生一种慑人的气势。上山时,过了往杏花林的岔路,继续在山路上弯来弯去,不久就看到“野山土鸡园”的招牌,店招对面是一间土地公祠,土地公祠旁边一条小径往优剧场,沿途绑着许多登山布条,可往待老坑山、杏花林。担心会吃太多的人,不妨散步山径,先消耗热能,再饱餐一顿。
大凡料理,食材最要紧,新鲜、干净的好食材,经过高厨细心烹调,就是美食了。“野山土鸡园”的土鸡是自己养的,蔬菜是自己种的,老板高智俊先生的厨艺也了得,好吃,是天经地义般的事。白斩鸡最能吃出鸡肉的原味,我每次必点一盘白斩鸡,品味纯粹之美。那白斩鸡的做法乃是先煮五分钟,熄火,续焖二十五分钟。
好鸡传遍附近的山区,我知道猫空颇有一些店家设法要买他们养的鸡,却因数量实在太有限,无法供应其他业者。有一次老板的弟弟高玉璋郑重地说“我家养的鸡,晚上都飞到树上睡觉”,表情充满了骄傲。
往往是这样:我明明知道已经点了一大盘白斩鸡,其实喝一点竹笋、菜脯煮汤比较不过分,竟都还不由自主地点食鸡汤。鸡汤到处都有,也普遍受欢迎。此店的鸡汤种类多,包括“菜脯竹笋鸡”“凤梨苦瓜鸡”“山药鸡”“羊奶头鸡”“蒜头鸡”“香菇鸡”“麻油鸡”“烧酒鸡”“金针鸡”“人参鸡”……尤其是从山径散步下来,那汤一碗又一碗地灌下肚,觉得元气淋漓。
放山鸡加天然山泉水煮汤,甘甜中带点奢华感,同煮的材料也都算健康食物。那鸡汤若在露天食用,又充满野趣。阿俊煮鸡汤颇富想象力,有一次我点食烧酒鸡,他竟在汤里搁了几片罗勒叶,使刚烈的汤散发出意想不到的柔情。
来到这里,不妨多吃点鸡肉。诸如“三杯鸡”,这种台湾名菜做法很简单,几乎是乡野餐馆的基本动作。所谓三杯,指的是米酒、酱油、麻油各三分之一杯,加糖、大蒜、辣椒、老姜调味煮材料,待酱汁快收干,起锅前加九层塔拌炒即成。烹调手段如此,选择食材即变通之处。这里除了三杯鸡,尚有三杯软丝、三杯田鸡、三杯山猪、三杯竹鸡,我都觉得不错。
青菜不宜过度烹调,水煮跟生吃一样都太依赖酱汁。深锅快炒是我较接受的办法,由于火力集中,迅速翻炒几勺即成,乃有效挽留爽脆、鲜甜的口感。
来到“野山”,不能错过野菜,所有的野菜皆是自产,完全不喷洒任何农药,予人健康、安全、自然之感,不知是否心理作用,我总觉得这里的农产品特别甘美。欢喜吃菜蔬的朋友来到这里,往往兴奋溢于言表,最少都会点食三大盘不同的菜,我常吃的蔬菜包括炒红葱、红冠菜、山茼蒿、槟榔花、山芹菜、山苏、地瓜叶、川七。
夏天到的时候,我仿佛都会感受一种召唤,召唤我上山吃绿竹笋。阿俊种的绿竹笋不算多,也无暇参加比赛,可那笋真甜,真鲜,真脆,仿佛犹带着仰承天地甘露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