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皮埃尔和让_

莫泊桑
外国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皮埃尔和让 精彩片段:

让一到寓所,便跌坐在长沙发上;同样的苦闷和忧虑曾使他兄长到处乱跑,茫茫如丧家之犬。而对他这个慢性子的人却全然相反,竟像斩断了他的四肢。他觉得全身瘫软、脑袋空空,又疲惫又悲哀,简直动弹不得,甚至没力气走到床前。他并不像皮埃尔那样,他单纯的亲情和隐秘地庇护着任何一颗骄傲心灵的自尊,都没有受到丝毫伤害,他只感到命运的打击已危及他最可贵的切身利益,因而一蹶不振。

当他心情终于平静下来、思想如同被搅浑的河水渐渐变得清晰时,他开始估量别人向他挑明的形势。假如他是通过其他完全不同的方式了解到个人的身世,他一定会义愤填膺,悲从中来。可是,在和兄长的争吵中,对方那种激烈和粗野的控诉震撼了他的每一条神经;母亲撕心裂肺的忏悔又使他失去了反抗的勇气。他无法抗拒母子之情;他的同情心所受的冲击足以驱除伦理道德具有的一切偏见和引起震怒的神圣感。况且,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抗争的人。他不喜欢和别人斗,尤其不愿和自己斗。所以,他往往采取随遇而安的态度,一来是生就这样的秉性,二来是天生爱好悠闲,喜欢过平静的日子。他很快就对即将发生在身边的混乱局面忐忑不安,仿佛又挨了重重的一击。他预感到,这种局面将不可避免。为了排解它,他决心做出超人的努力,花大力气,积极行动起来。明天,他必须当机立断,解决这一难题;他常常需要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因为生性懦弱的人就只有这点毅力,他们不适于长时间的企盼。不过,他毕竟还有一个当律师的头脑,习惯于梳理和研究各种复杂的情况,以及失和家庭里各种微妙的问题,所以能及时从兄长的精神状态中理出即将产生的后果。他不由自主地几乎以职业眼光预测事态的发展,就像帮几位当事人在道德危机中调整相互的关系。要和皮埃尔保持经常的接触,肯定是不可能了。他只要留在自己的寓所,躲开他还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的母亲继续和大儿子住在一起,肯定是行不通了。

他一动不动地靠着软垫,冥思苦想了很久。他提出过许多种假设,很快又加以否定,想不出一条万全之策。

一个问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接受了那笔财产;如果他是正人君子,会不会将它留下?

他给自己提供了答案,他先说“不”,决定将它捐给贫苦人。可是,真要这样做,也实在下不了手。他必须卖掉全部家具,然后和别人一样,像所有白手创业的人那样工作。这一颇有魅力又非常痛苦的决定考验着他的勇气。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将前额贴在玻璃窗上。他原本是个穷光蛋,转眼又要成为穷光蛋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总还不至于饿死。他两眼望着街对面的煤气灯,忽见一名迟归的女子在人行道上走过。他突然想起了罗赛米莉太太,心头产生强烈的震撼。每当我们想起某件痛心疾首的事,心情就是如此激动的。一连串令人绝望的后果从他这个决定中显示出来。他将不得不放弃娶她的打算、放弃幸福、放弃一切。现在,他俩的婚事已经确定,他能否这样做?她允婚的时候,知道他很有钱。如果他又变穷了,她可能还会接受的;但他有没有这个权利,向对方提出这种要求,硬要她作出这么大的牺牲?要是他先留下这笔钱,作为一笔存款,将来再捐给穷人,是不是更好些呢?

在他心灵深处,利己主义本来就戴着诚实的面具,伪装起来的各种利害关系冲突迭起,搅成一团。最初的廉耻心被巧妙的论证所取代,虽然又反复出现过,最终还是变得淡漠了。

他返回来重新坐定,打算找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找一个响当当的托词,改变犹豫不决的心态,克服天性中的正直品德。他反复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我本来就是那个人的儿子,也已经了解内情,并且确认其为生父,那么我接受他的遗产不就是天经地义的吗?”然而,这一论据还是未能阻止他的良心轻轻说出一个“不”字。

他转念一想:“既然我并非一直以为是父亲的那个人的儿子,那我就不能接受他任何东西,无论在他生前还是生后。那样做既没有名分,也不公平;那等于窃取了兄长的财产。”

这一新的观点使他心胸一宽,觉得问心无愧了。他又一次走到窗前。

“对,”他思忖着,“我应当放弃家里的继承权,全部留给皮埃尔,因为我不是他父亲的儿子。这样做是合理的。那么,我继承我爸爸的遗产,不就同样合理了吗?”

既然认识到不能继承罗朗的财产,并且决定全部放弃,他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留下马雷夏尔的那一份。要是两头都落空,他真的要两手空空地沿街求乞了。

这一微妙的事件一经得到妥善安排,他的问题又回到了皮埃尔在家中所处地位上:怎样才能避开他呢?他正苦于找不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忽听港口一声汽笛,原来是有船进港了。这笛声仿佛替他找到了答案,使他计上心头。

他这才倒在床上和衣而卧,胡思乱想直到天明。

九点光景,他出了门,想看看自己的计划能否实现。他在外面办了点事,走访了几户人家,然后向父母家走去。母亲正躲在房里等候他。

作品简介:

《皮埃尔与让》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部长篇小说,又译为《两兄弟》。

《皮埃尔与让》叙述了两兄弟皮埃尔和让因一份遗产的继承人是弟弟,引发了哥哥的嫉妒心,做出了很多伤害弟弟及母亲的言行,最后弟弟决定放弃遗产继承权,哥哥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分,决定去国外发展。

作品中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据莫泊桑自述,在写作《皮埃尔与让》的过程中,他一直都用乙醚把自己麻醉,这种麻醉药使他达到了高度的清醒。

作者:莫泊桑

翻译:刘益庾

标签:莫泊桑莫泊桑文集皮埃尔和让外国文学法国

皮埃尔和让》最热门章节:
12345678910论小说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