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无名的裘德_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4

托马斯·哈代
外国小说
总共56章(已完结

无名的裘德 精彩片段:

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4

淑在她现在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中所认为是她的丈夫那个人,仍旧住在玛丽格伦。

在裘德的孩子遭到惨死的头一天,费劳孙曾看见淑和裘德,站在基督寺街上的雨地里,看游行队往礼堂里去。那时候跟他在一块儿的,还有吉令恩,不过他没对吉令恩说什么。吉令恩跟他是老朋友,那时候正在玛丽格伦,和他盘桓几天;到基督寺来玩这一趟,也是吉令恩提议的。

“你琢磨什么呢?”吉令恩在他们回去的路上问,“是不是琢磨你老没能弄到手的学位?”

“不是,不是,”费劳孙心躁气粗地说,“我今天看见一个人,正琢磨她。”过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我看见淑珊娜了。”

“我也看见她了。”

“你怎么没告诉我?”

“我不愿意你再理会她。不过,既是你看见她了,那你就应该对她说:‘你好哇,我这旧日的爱宠?’”

“啊——呃。那倒也未尝不可以。不过,我有一种看法,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我认为,我跟她打离婚官司的时候,她是清白无辜的。我这样的想法,有充分的理由。我当时把事做错了。不错,是这样!闹得很尴尬,是不是?”

“但是,她从那时候起,不管怎么说,都显然是用尽了心力使你的错儿变得不错。”

“哼,你这种嘲笑一个钱都不值。毫无疑问,我当时应该耐心等待的。”

在那一个星期的末尾,吉令恩就回到沙氏屯附近他教的那个学校里去了,那时候,费劳孙又按着他的老规矩,到阿尔夫锐屯去赶集;他走的那条漫长的山坡,他认识得比裘德早得多,不过他的历史,却不像裘德的那样,和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一面在那个山坡上走着,一面又琢磨起艾拉白拉报告他的消息来。他到了那个市镇以后,就按着老规矩,买了一份一星期出一次的本地报纸。他在店里坐着休息了一下,再走他回家那五英里路,那时候,他从口袋里把报纸掏出来看。他一眼看到了“石匠的孩子自杀奇闻”。

他虽然是个冷静的人,但看到这件新闻,却也觉得很难过,同时还有些不解:因为他不明白裘德的大孩子,会是报上说的那种年纪。但是,不管怎么样,报上的消息总不能完全没有根据,那是不容置疑的。

“他们的苦恼可以说到了头了!”他说,一面对于淑、对于她和他分离的结果,琢磨了又琢磨。

作品简介: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作者:托马斯·哈代

翻译:张谷若

标签: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外国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无名的裘德》最热门章节:
1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12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03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94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85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76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67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58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49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310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2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