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无名的裘德_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1

托马斯·哈代
外国小说
总共56章(已完结

无名的裘德 精彩片段:

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1

现在,这本书要请读者看下去的只剩了几页了,这几页里所描写的,都是绿树成荫的夏季又来到了的时候,裘德的卧室里面和卧室外面出现的光景。

裘德的脸现在瘦得连他的老朋友都几乎认不得他了。那时候是下午,艾拉白拉站在镜子前面烫头发,她的办法是把伞上的铁条儿,先在蜡烛的火焰上烧热了,然后再用它把一绺一绺披散着的头发烫弯。她烫好了头发,练了一下咋酒窝的技巧,然后动手穿戴;穿戴好了,她回头看了裘德一眼:他好像正睡着了的样子,不过他的身子却是高高地坐着的,因为他那种病,躺着不舒服。

艾拉白拉头上戴着帽子,手上戴着手套,一切都停停当当的了,就坐下等候,好像要等人来替她做护士似的。

听外面传来的某种声音,就可以知道,这个城市正在那儿过节,但是不管过的是什么节,欢乐的光景在这儿却看不见。只听见钟开始响起来,铿锵地由开着的窗户传到屋里,在裘德的耳旁嗡嗡地回旋。她听到这种声音,可就坐不住了,后来自言自语地说:“爸爸怎么还不来!”

她又看了看裘德,一面估计他这个奄奄待毙的生命,这是她最近这几个月时常做的。她往他的表上看了一下(表就当做挂钟挂在墙上),跟着急不可耐的样子站起身来。他仍旧睡着,她把主意一拿定了,就从屋里溜了出来,把门轻轻地带上,下楼去了。那时候,那一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现在把艾拉白拉吸引到外面去的事物,显然很早就把这一家里别的人也都吸引出去了。

那一天,天气温暖、晴朗,引人入胜。她把前门关好,拐弯抹角来到大街;她走近礼堂的时候,能听见风琴的声音,因为就要开始的音乐会,正在那儿演习。她从古栅学院☾1☽的拱形门道下面进了里面,只见人们正围着方庭四面支罩棚,预备晚上在大厅里开跳舞会。从乡下来过节的人,都在草地上举行野餐,艾拉白拉先顺着石子路,然后又顺着古老的槐树下面,往前走了一会儿。不过她觉得那儿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又回到街上去了,在那儿看赴音乐会的马车,同时无数的大学学长和他们的太太,大学学生和他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朋友,也都挤挤抢抢,拥上前来。门关上了,音乐会开始了,她往前走去。

音乐会上洪亮的乐音,由开着的窗户,穿过摆动的黄色窗帘子,在房顶上回旋,和街巷里的沉静空气混合:这种声音远远地传到裘德躺着的那个屋子里。正在这时候,他又咳嗽起来,把他从睡梦中惊醒。

他刚一能说话的时候,就仍旧闭着眼睛,嘟囔着说:“劳驾,给我点儿水。”

除了空无一人的屋子而外,没有任何人或物听见他的哀求。他又咳嗽了一阵,咳嗽得一息奄奄,同时比以前更微弱地说:“水——一点水——淑——艾拉白拉!”

屋里仍旧和以前一样地寂静。他跟着又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嗓子——水——淑——亲爱的——一点水——劳驾——哦劳驾!”

没有人给他水,只有风琴的声音,像蜂子嗡嗡似的,跟以前一样,传到屋子里。

他仍这样靠在那儿,脸上的颜色都变了,这时候,只听高喊欢呼的声音,从河那面传来。

“啊——是啊!原来是纪念日赛船会!”他嘟囔着说,“而我却躺在这儿。淑呢,就陷在污泥之中!”

作品简介: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作者:托马斯·哈代

翻译:张谷若

标签: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外国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无名的裘德》最热门章节:
1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12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103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94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85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76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67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58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49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310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2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