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精彩片段: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
我们已无法追索,张岱是否早计划好要避开方国安与鲁王的朝廷,他本人也没有留下任何具体记述,得见他至绍兴西南百里隐居的三年,到底是何景况。此地山陵崎岖难行,多是孤村,蓊郁山林,间或几座寺庙错落。张岱在一首诗里提过,顺治三年,他隐居山寺几个月,仅带一子、一仆为伴,隐姓埋名,又把心力放在撰写明史上头。经过月余,因身份曝光,被迫避他寺再度藏身,与和尚们同住了一段时间。☾1☽张岱提到他饥肠辘辘,无米可炊,甚至没有柴薪举火,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中国自古以来流传忠心耿耿的隐士,宁可饿死山中,也不愿侍奉二主的故事,与事实差距甚远。张岱如今体悟到,这些品德崇隆之士,真的是活活饿死的。☾2☽
张岱不愿做满人打扮,薙头蓄发,自知模样十分吓人:“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张岱形容自己看起来就“如毒药猛兽”。他时常兴起自杀的想法,不过撰写明史大业未竟,又使他打消了却残生的念头。☾3☽
顺治三年,年届四十九岁的张岱,颠沛流离,昔日生活的点点滴滴萦绕脑海,回忆如电袭来。张岱提到,夜气方回,鸡鸣枕上,拂晓时分,往事总入梦。值此之时,张岱告诉我们,“繁华靡丽,过眼皆空”。记下昔日回忆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得以为困顿生活暂时解忧:“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对张岱而言,夜间灯火星耀,琴声悠扬,腐臭难闻的牲祭,娼妓若有所思的静默,浪掷千金于古玩,母亲喃喃的祝祷,年轻伶人的粉墨登场,舟船、轿舆之旅,与知交好友的谈诗论艺,连同无数的片刻,全都值得说、值得记。不过,张岱在《梦忆》☾4☽一书的序文中强调,这些篇章不落俗套,自成一格:“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这年岁暮,张岱发觉他就这样写了一百二十余篇的陈年旧事。回忆如梦片断,虽然张岱有意不写长,文章篇幅从一段至多两页不等,但编成小书也绰绰有余了。
《梦忆》序文意象丰富,张岱一方面强调经历、感触的捕捉是随性的,但他也想使人明白,他很清楚自己追寻过去是为了什么:“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张岱心中,这毋宁变成一道赎罪的功课,诚如他在序文所表露的:如今他所捱受的种种劫难,正是往日骄奢淫逸的报应。张岱提到自己:“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苧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5☽
不论张岱内心是否觉得,他该为昔日挥金如土的生活承受报应,他的感怀终究是超脱了时代或个人动机,不减损其感染力。某种程度上,也许张岱真是每成一段便坦白佛前,以能“一一忏悔”。然而,这些他自身与其他人生活的种种过往片刻,他又是用情至深,下笔不辍,诚如张岱在序的最后所言,“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6☽
尤其在颠沛流离的头一年,张岱常以中国最受称颂的隐逸诗人陶渊明☾7☽为慰藉。早在好多年前,张岱便以陶渊明的姓取别号或书斋名,且因母亲娘家亦姓陶,让他共鸣更深。张岱想效法陶渊明并非只是毫无理由的迷恋:陶渊明的诗一千二百年来深植人心,生动传达饱学之士一心抛却壮志、功名的性情与层层肌理,或为返归故里,躬耕寸土之地,或专心为文,或如他寄情杜康,沉吟人生之梦幻无常。人皆知陶渊明好酒,为了有酒喝可以说是排除万难,有时甚至拿妻子买米的钱或不顾颜面向友人乞讨。顺治七年,张岱的友人陈洪绶为表彰陶渊明嗜酒如命,还从其诗中摘录饮酒轶事,绘成一系列情理兼具的画作。而不好杯中物的张岱,在顺治三年,留下与陶渊明作品唱和的诗作:包括陶渊明的《咏贫士》七首,关于弑主篡位的政治诗,《自祭文》,以及穷之有道的名诗《有会而作》。陶渊明于此诗中说: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陶渊明在诗作序文里,对躬耕自食艰辛的梗概描述颇令人动容:“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咏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开篇之作最为脍炙人口。该诗旨在传达回归田园生活的寂寥,以及陶渊明本人的彷徨无依,“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两句尤其佳。历代文人雅士的品评,无不认为陶渊明这首诗不仅喻指自己,也暗喻所处朝代的崩溃。张岱亦以组诗七首唱和陶渊明,顺治三年秋天,他在风雨凄然之时提笔,特别提及要跟“诸弟子”分享,张岱当时基于安全理由将之送往城东山中。☾8☽
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如下: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