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_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

史景迁
中国历史
总共14章(已完结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

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常说张岱的出世应验了算命的灵验:张岱把这件事以据实的笔调记下,但又予人讳莫如深之感,仿佛他自己的一生的确命悬于此:“先君言乩仙供余家寿芝楼,悬笔挂壁间,有事辄自动,扶下书之,有奇验。娠祈子,病祈药,赐丹诏取某处,立应。先君祈嗣,诏取丹于某簏临川笔内,簏失钥闭久。先君简视之,鐄自出觚管中,有金丹一粒,先宜人吞之,即娠余。”☾1☽

不过,张岱的母亲对怀胎一事则另有一套说辞。她后来告诉张岱,她在怀张岱之前就开始念“白衣大士咒”,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生产过程不顺,但张岱母亲依旧继续持咒,以至于在张岱心里,他来到这个世界时,也进入了母亲念经之中。即使母亲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去世,但张岱觉得诵经之声仍未绝:“虽遭劫火,烧之不失也。”张岱到了晚年还说:“常常于耳根清净时,恍闻我母念经之声。”母亲的故事已经成为张岱生命的一部分,“振海潮音,如雷贯耳”。就算事隔多年,只要张岱一想到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身影就浮现心中。☾2☽

张岱与母亲相处的记忆又是不同,但也点滴心头。张岱年纪还小的时候,母亲带他到离家西北方五十余里省城杭州的佛寺进香。张岱幼年多病,肺积水,须服用母亲亲戚调配的珍贵药方,或许这正是此行的目的。这座庙建于10世纪,当地人称之为“高丽寺”,以纪念高丽王子供奉稀世佛经。这部佛经也一直藏在八角藏轮之中:香客相信在转动藏轮时,就跟自己在念经一样,都会得到保佑。张岱始终都记得母亲动作的顺序:“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转如飞,推者莫及。”☾3☽

张岱的母亲本家姓陶,娘家就在绍兴城东的会稽。陶家嫁女儿时,只消往西北走到山阴,张家就住在此地的龙山。绍兴是个富庶的大城,所以张家跟几户会稽的人家成婚,对双方都有好处。张家借此可避免近亲通婚的危险,又能在当地建立人脉、金脉。这种关系网络对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很重要,因为律例禁止在籍任官,以避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情事:所以,张岱一族都不可能在浙江任官,自然也不可能在绍兴做官了。

依此律例推断,若是碰上同乡的主考官,就算他已经离乡数十年,也不可能被录取。不过绍兴人当然可以延请当地文人来教书,绍兴人到了外省也会跟老家在绍兴的官员、商贾往来或做生意,或者投宿由绍兴人经营、主要给绍兴人住的客栈,在此吃绍兴菜、喝绍兴酒,放心用绍兴话交谈。通常他们出门旅行也会带着绍兴女子做伴,一离家就是好几年的时间,把元配、年迈双亲和幼子留在老家。☾4☽

因为深深了解到嫁入山阴张家的女人,在历代不同阶段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张岱不仅铺陈男性先祖的科考之路,更同样用心地记录这些女性。高祖张天复娶了刘氏,自己也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丈夫金榜题名,刘氏自然很高兴,但她也留心丈夫仕途的起落与命运的兴衰。刘氏相信,寻常之家有此成就已经够了,“知足”最是关键。☾5☽

嘉靖三十七年(1558),张天复新官上任,督学湖南,长子文恭(时年二十岁)又高中举人。对刘氏而言,人生至此应该别无所求了,于是劝夫婿作归隐之计。张天复不答应,而且又升了官,到云南上任。结果因为行事刚正,仕途受挫,遭人设计贪污索贿,而被处以死刑。幸好有儿子文恭献计,周旋于公堂才告脱困。隆庆五年(1571),张文恭中了状元,让家人非常意外。刘氏非但没有流露欣喜之情,还不断喃喃自语:“福过矣!福过矣!”张天复蒙羞归隐,终日以酒浇愁,而张文恭在北京也招人所忌,被迫辞官返乡,仿佛印证了刘氏的担忧。根据张岱的记述,张文恭在北京中了状元,消息传回绍兴,父亲张天复大摆宴席以示庆贺,有一日下了大雨,张天复淋了雨而生病——可能是腺体感染,扩散至颈部——一病不起,享年六十二岁,可见生命无常。

张文恭高中举人的那一年(嘉靖三十七年),娶了王氏为妻。张岱斟酌字句,说曾祖母王氏“天性俭约,不事华靡”,不过,要能合乎夫婿简朴持家的作风,她还非得如此不可。王氏的公公张天复公务繁忙,时常奔波在外,而张文恭自持极严,就算几个孩子陆续出生,他的作风还是不变。张岱说“曾祖家居嗃嗃”,张文恭给两个儿子、媳妇,还有两个异母弟、弟媳定下严格的规矩。“黎明击铁板三下,家人集堂肃拜,大母辈颒盥不及,则夜缠头护䯰,勿使鬖髿。家人劳苦,见铁板则指曰:‘此铁心肝焉。’”☾6☽

平日晚上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张文恭要两个儿子都得在场,燃香静思,一直到深夜才准就寝。有时,张文恭的做法不免令家人心生不满。有一回张文恭作寿,长媳与其他年轻女眷刻意打扮,穿戴珠玉。张文恭见了大怒,要她们把衣服换掉、首饰也取下,然后要她们把衣服拿到大厅阶前烧掉。等到女眷换上素布衣,张文恭才准她们来拜寿。

张文恭严苛至此,王氏也有自己一套俭省之道,所以族里也没人会说王氏挥霍。她每天都编织网巾,等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家仆带到市场兜售,每顶网巾卖数十文钱。根据家族流传的说法,城里人每见张家家仆往市场去,便会走告“此状元夫人所结也”,并争相抢购。

张文恭的耿介不仅感染家人,也影响了他的仕途。晚明的政治常因内廷正宫、嫔妃与太子之间的紧张而撕裂。朝廷有阉官把持,朝臣若是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在嘉靖三十几年,当时张文恭还是个少年,就看不过忠良遭到残杀,于是公开设立灵位于衙署,并为文抨击。☾7☽张文恭中了状元之后,在京城历任数职,还入了翰林院。万历元年(1573),张文恭上疏,直言宫女结党为奸,祈请皇上在内廷读“女传”,并选编《诗经》的《周南》与《召南》两篇,颁行于内廷妃嫔、宫女之间。据推断,《诗经》的这两篇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比孔子还早,讨论婚姻的意义与仪式,以及男女情欲的传达(和压抑)。历经学者两千多年来的释义训诂,表面显见的狎邪诗句已经与齐家治国的道德行为分不开。张文恭的上疏虽然遭到驳回,但是后来立太子时,他还是当了太子的经筳讲官。根据正史记载,文恭因为自觉无能彻底洗刷先父张天复所受的不白之冤,因而忧愤而卒。☾8☽

张家所结最有经济、政治价值的一门亲事是与会稽朱家联姻。这桩婚事另有缘由,张岱刻意详细描述。嘉靖三十五年,张文恭十八岁,在龙山准备乡试,跟会稽朱家的朱赓共读。两人在七月七日这天立誓,日后成婚生子,若为异性则结成夫妻,以示两家永结同心。指腹为婚不仅形诸文字,还缝在暑衣里,妥善保存。张岱后来记下:“所割襟,岱犹及见之,其色灰蠡,盖重浣白布也。”☾9☽张文恭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的乡试中举,不久之后就娶了王氏,很快便产下一子。朱赓也大约在此时娶亲,生有一女(就是张岱后来提到的朱恭人)。两人后来双双登科,展开官宦生涯,彼此保持密切联系。两家小孩在隆庆万历之交成亲,并在万历二年(1574)生下一子,这就是张岱的父亲。☾10☽

根据张岱的描述,朱赓个性古怪,相信自己是南宋文人、政治家张无垢的附身,而且还有好几则奇闻轶事来左证他的说法。这位12世纪的文人透过降乩,与朱赓谈宿世因缘,还指点他在某寺存有佛经残卷一部,结果真的在该寺梁上发现一部佛经。从字体来看,这部残经写于宋代,后二卷付之阙如。朱赓把残缺的部分补全,“如出一手”。张岱记下这则怪事,难道是要贬抑朱家这显赫的先人吗?可能性不大。或许这只是张岱表达生命无常的一种方式吧。☾11☽

等到张文恭的孩子也当了父亲,他开始扮演起祖父的角色。张岱以仲叔张联芳(字尔葆)为例,描写张文恭如何介入教养孙子。“仲叔生而头仄向左,文恭公忧之,乃以大秤锤悬髻上,坠其右,坐乡塾,命小傒持香伺左,稍偏则焠其额。行之半年,不复仄。”☾12☽

作品简介: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是为《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面对挡不住的历史洪流,还归龙山是张岱的一个选择,能自主画下的一条人生界线。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

史景迁认为张岱不仅是史家,也是热爱历史的文人。他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深层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与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作者:史景迁

翻译:温洽溢

标签:史景迁前朝梦忆历史明朝张岱海外汉学文学研究美国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最热门章节:
1参考书目2第九章 寄诸石匮传后世3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4第七章 散尽家产留忠心5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6第五章 乱世热血独怆然7第四章 浪迹天涯绝尘寰8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9第二章 科举功名一场空10第一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