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IBM帝国缔造者·小沃森自传_第二十五章 汤姆・沃森一家

小托马斯·约翰·沃森彼得·彼得
传记回忆
总共35章(已完结

IBM帝国缔造者·小沃森自传 精彩片段:

第二十五章 汤姆・沃森一家

20世纪50年代末,我的家庭受到了许多人的注目和羡慕。《生活》杂志曾到格林尼治来对我们家进行采访,登载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不久之后,《体育画报》也在封面刊登了我们一家的照片,标题是这么写的:“享受滑雪的乐趣——汤姆・沃森一家”,照片上是我和奥莉芙带着我们的四个孩子在佛蒙特州一处滑雪场嬉戏的情形。要是当时已经有了《人物》杂志,我估计我们也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的家庭似乎是完美的典范:成功的丈夫、美丽的妻子、六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生活并不总像看上去那样美好。我们家同任何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一样,都有着逃不开的压力。我们家里的主要问题还是我的臭脾气。

如果性格随和一些,我会觉得自己是个出色的父亲,因为我为我的孩子们做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事情。不幸的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下班回家后不知道怎样转换角色。对任何一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而言,这都是一件最难学会的事情。我在公司里一整天都面对着络绎不绝前来征求我意见的人——这个新产品的竞争对手是否值得担忧;公司人事制度中某个模棱两可之处怎样解释;某位主管人员因为丧偶而悲痛过度导致工作停滞不前该怎么办。而在接见这些人的间隙里总有接不完的电话——更多的人,更多的问题。作出决定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处理日复一日待在这个位置所累积起来的负面情绪。我曾经做过努力,但想把这副重担卸掉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我下班回家时,整个人已经筋疲力尽。当我走进家门,迎接我的常常是大家庭所不可避免的凌乱景象——这边有玩具汽车在地上跑来跑去,某个孩子正拿着BB枪对着它射击;那边是两个孩子扭成一团;再或者是某个孩子交上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所有这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需要立刻解决的,可我实在是一丝力气都没有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无比渴望有某个人走进来帮我处理这些事情,我就可以喘口气了。但是没有这样的人,于是我就会大发脾气。孩子们会像受惊的小鸟一样四散奔逃,只留下奥莉芙独自承受我的滔天怒火。事实上,她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富有耐心和同情心。我觉得我是期望她对孩子们的管教能严格些,就像我母亲对我那样,但这根本不符合奥莉芙的本性。我花了好多年才体会到经营一家企业和主持一个家庭之间的根本区别。我经营IBM就像开汽车:每到拐弯处,我能打好方向盘,漂亮地转过弯去,开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虽然时不时有颠簸起伏,但最后我总能把车开到我想去的地方。但我在家里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一个家庭更像是一辆有着两个甚至多个方向盘的汽车,我只握着其中一个方向盘,却不断地想让其他的方向盘也按照我的意愿转动。

每当我看到妻子和孩子没有服从我的意愿时,心里就会充满挫折感和气闷感。这是我成年之后感觉最为黑暗的时刻。有时冲着奥莉芙和孩子们大嚷大叫后,我会郁闷得只想挖个洞钻进去。我会把自己锁在更衣室里,而奥莉芙会站在门外想尽办法劝我出来。最后她没招了,只得给我弟弟打电话说:“你能过来劝劝汤姆吗?”迪克就会从新迦南赶来。他总是知道怎样减轻我心中的负担,把我拉回现实世界。

在社交场合,我的坏脾气也会“走火”。我曾在我们孩子上学的格林尼治镇中学担任过多年的校董事会会长。我兢兢业业地对待这个职务,和我一同担任董事的人总是夸赞我说:“沃森先生肩负如此重担,但他提出了那么多具有创造性的意见,也从未缺席过董事会的任何一次会议。”好景不长,一年夏天,当地一家报纸披露了一份警察报告,说这所学校有位老师花钱找了个流浪汉搞同性恋,社区一片哗然。这件事情本应由校长处理,可当时校长正好携夫人去度假了。有人打电话告诉了他这件事情后,他建议把这件事情交由学校董事会处理。于是我像处理IBM事务一样开始着手此事,我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由具有影响力的董事会成员组成,对此事展开调查,最后我们打发这个老师走人,还以董事会的名义给了他一笔钱,责成他接受心理治疗。这件事情到这儿本来就完了。但校长回来后对此毫无表示,我一下子火了,冲着他大嚷大叫了一顿,把他也给彻底惹毛了。我过后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对他表现得如此不友好:他是个有才干的校长,对这个学校而言比我更重要。我们之间的争执传到了董事会,我试图作出补救,提出捐钱赞助校长的某个教学项目,尽管他提出的那些项目计划在我看来都不值一提,但董事会拒绝了我。

最后我被迫辞去了校董会董事长一职——这发生在一次董事会议之后,在这次会议中,我差点对一位支持校长的董事大打出手,那是个有名望的银行家。他指责我太自私了,于是我抓住他的胳膊,把他身子扳过来面朝着我,幸好这时有人在我身后说了句“别做傻事”,要不然我准会一拳打在他脸上。这次事件极其严重地损害了我的名望,我再也没有被邀请加入过格林尼治镇上的任何一个董事会。

我在家里的脾气来得快也去得快,而且我父亲曾跟我说过,夫妻是床头吵架床尾和。所以我一旦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走到奥莉芙身边,把她抱在怀里,为我不可原谅的行为道歉。每当我那反复无常的坏脾气把家里搞得乌云密布的时候,是她的耐心和理解维系着我们的家。她能让你觉得她是发自内心地深深爱你,她对我的温柔体贴常常让我觉得惭愧不已。

像所有为人父母者一样,奥莉芙和我一直努力改进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觉得我父亲从未留出足够的时间过自己的生活。他永远是IBM先生: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某个社交场合为自己和公司赚取名声。我从未想过像他那样让IBM占据自己的全部时间,而且我还年轻,有精力同我的孩子们做些我父亲从未同我做过的有趣事情。我将几乎所有的周末都留给我的孩子,带他们去放风筝、野营、驾船航行,我带他们进行各种冒险,竭尽所能地让他们感到快乐。

奥莉芙只有一个哥哥,所以总是很向往有个大家庭。20世纪30年代末,她曾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过一个大家族的生活:肯尼迪家族。尽管当时约瑟夫・肯尼迪——即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已是驻英大使,但这个家族尚未被人们熟知。在偶然的机会下,奥莉芙同杰克(约翰・肯尼迪)及他的两个妹妹在学校成为了朋友,她会在暑假的时候去海厄尼斯港同他们待上一段时间。我们家的周日晚餐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从肯尼迪家仿效来的。奥莉芙会为每次晚餐会指定一个讨论的话题——它可能是任何话题,从马匹到日本——但话题只有一个,要是你想插得进话,还真得做一番功课。在肯尼迪家举行的聚会上,谈论的话题总是严肃的——政治、时事、国际新闻……讨论由约瑟夫・肯尼迪大使亲自主持,在一次讨论中他做了这样一件事情,给我妻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天讨论的话题是某个社会名流,爱德华・肯尼迪——当时只有大概5岁——举起手来说道:“他的头发卷卷的!”他的哥哥姐姐们闻言都捧腹大笑,但肯尼迪老先生咆哮道:“安静!”然后他俯身看着小爱德华说:“你是个非常善于观察的年轻人。”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这也是奥莉芙想要给予我们孩子的东西。

我们在格林尼治的房子有15个房间,总是被孩子们、宠物们和来访的朋友们挤得满满的。房子里装饰着我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古怪物件,像是从亚洲和拉丁美洲带回来的各种帽子、太平洋上带有舷外托座的小艇模型。房子后面是一片起伏的草坪,长着几棵大树,我在树上系了一张战时用来拖运物资的大网兜,让孩子们爬着玩。我们还有一架出游时使用的梅塞施米特式小型战斗机。甚至我还弄到了一艘小皮划艇,它曾经还撞坏过几个行李箱,我们用它到附近的河里或是紧挨我们房子的那个小湖泊上划船。

《生活》杂志刊登我们一家照片的那年,我的儿子13岁,刚上寄宿学校。他是个结实的孩子,但很严肃,他的妹妹们经常抱怨说他老是想对她们指手画脚。他喜欢和我一起在院子里露营,花上好几个小时练习射击;珍妮特11岁,有点爱做白日梦,对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很着迷,不过她的故事讲得很好,带着一种很有意思的幽默感,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小奥莉芙比珍妮特小2岁,但更加自信,也更加活泼。其他的孩子们都管我叫“爸爸”,只有小奥莉芙喜欢对着我直呼其名,有时让我挺恼火的;辛迪7岁,处处以小奥莉芙为榜样,胆子很大;苏珊4岁,是个甜美的小姑娘,成天抱着她的洋娃娃;最小的是海伦,刚刚1岁大,是个漂亮的小婴儿,我对她还不太了解——我从来都不善于哄小婴儿。

我们喜欢那些全家人都可以参与的运动。我们建了个网球场,想着大家可以边打边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辆自行车,周末的时候会全家一起骑车出去玩,我们那两个十来岁的儿女要是在路上碰见了同学一准会抱怨说没面子。到了冬天,我们的活动中心就转移到位于佛蒙特州的滑雪小屋。奥莉芙和我在结识之初就开始借着去佛蒙特州滑雪的机会秘密约会,当IBM销售额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时,我们在那儿盖了间小屋子。考虑到我们俩当时的财政状况,这个决定就同我在公司里作出的那些决定一样重大,一样冒险。当时滑雪还不是很流行。我们修建小屋的地点附近只有一栋滑雪小屋,我们把小屋盖在斯托镇外六英里处,就在曼斯菲尔德山脚。曼斯菲尔德山上的缆车是新英格兰地区架设的第一部高空缆车;缆车排成单行缓缓上升,到周末的时候坐缆车的人非常多,要是你只等了45分钟就坐上缆车,就算是撞大运了。我们的滑雪小屋有着漂亮的拱顶和一整面玻璃墙,屋前是一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树林。小屋能容纳20个人,有两间大卧室和数间为孩子们准备的寝室。屋里摆满了我们在阿尔卑斯山和斯堪的纳维亚旅游时带回来的纪念品,地上铺着地毯,要跳舞的时候就把地毯卷起来,露出下面垫的油毡。壁炉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幅样子普通的油画,上面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山坡,它象征着佛蒙特州对我的意义。这幅油画最开始挂在IBM恩迪科特乡村俱乐部的宴会厅里,父亲就是在那里举办他那些仿佛永无尽头的纪念筵席。它总是让我想起某次在斯托滑雪时看到的一个弯道,那个弯道的地形非常特别。在恩迪科特的那些晚宴上,我常常会靠盯着它看打发时间,一边在心里想:“再过两天我就能去那儿了。”

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开车7个小时到斯托去。我们一家人在这间小屋里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我依然记得我驾驶旅行车缓缓停靠在屋前的车道,车门打开,满车的可爱孩子欢跃而下,兴奋地将小屋指给他们的小伙伴们看。对那些毫无戒心的客人们来说,这个小屋处处充满惊奇,因为我们会不断想法子捉弄其他人——将橡皮玩具蛇藏在他们的睡衣里;将满溢的水杯摇摇欲坠地放在门框顶上。奥莉芙和我会让孩子们带上家庭作业,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一进门就把书包甩开,不到周末过完绝不会碰第二下。这事我得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我带着他们玩得那么起劲,他们根本没时间看书。我每天早上七点钟就会跑去把孩子们卧室的灯打开,放起震耳欲聋的音乐,把他们弄醒。让他们吃过早饭后,我们会任由他们去山上玩耍,直到大概4点缆车停运的时候才回到小屋。

在这些滑雪之旅中,我们有意保持简朴作风。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我们不希望娇惯他们。小屋的清扫工作和三餐的烹饪都由我和奥莉芙亲力亲为。我很喜欢做饭,这个爱好可以追溯到我小时候,那时我在男童军里获得了一枚烹饪荣誉徽章,赢得了母亲赞赏的目光。我将整个厨房整理得井井有条,每个抽屉和橱柜上都贴了标签,这样不管是谁来帮我做饭都能将东西归置好。奥莉芙则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让孩子们的卧室保持整洁。她发现市面上的毛巾颜色正好是六种,于是她将孩子们卧房里的六张床漆成相应的六种颜色。每张床的床尾钉上同色的毛巾架。浴室的橱柜也按颜色区分。这样一来,孩子们收拾起卧室来就不会互相推诿。与此同时,我努力将我母亲勤俭节约的作风传给孩子们。我女儿珍妮特总是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不停地告诉孩子们出门要关灯,但他们都当成耳边风。有一天早上,他们又没关灯就离开了房间,于是我等他们出门以后把他们卧房的所有灯泡都拧下藏了起来。等傍晚孩子们回来的时候,他们没一个人能让灯亮起来。

作品简介:

☆了解IBM,必读本书!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商业成功故事。

☆IBM缔造者亲口讲述一个百年商业帝国不断引领时代的方法和内幕!

☆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共同推荐的伟大传记,《财富》“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

☆力压亨利·福特、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被《财富》杂志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小托马斯·沃森亲笔撰写。

☆将世界真正带入计算机时代的第一人,回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企业转型。

《IBM帝国缔造者·小沃森自传》是一部商业史上无法超越的伟大传记:由IBM商业帝国的缔造者小托马斯·沃森亲自撰写。作为IBM的传奇总裁,小沃森领导IBM进入计算机时代,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商界巨擘。由此,小沃森被《财富》杂志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

本书以时间顺序回顾了小沃森和他的父亲老沃森——这对IBM商业帝国的共同开拓者一生相互对抗又彼此深爱的故事,梳理了IBM的发展史以及背后的真知灼见。这些洞见使小沃森做出了大胆决策,将公司建设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之一;他进行的结构调整,帮助IBM从生产打孔机转型成为生产计算机、销售“服务”的公司,彻底改变了全美国的商业形态。

在这部享有盛誉的传记中,包含了沃森家族如何改变美国的商业形态,建立了一家影响世界商业和科技发展的卓越企业,以及美国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的社会、商业形态的变化:从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到60年代跨国公司群雄并起;从计算机的最初诞生到System/360系统的辉煌;从一战、二战的世界经济格局到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美苏关系恶化,涉及美国近百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制度、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这样一部传奇,对于经营过程中的转型,传统企业向国际企业过度,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改革,如何面对新技术、新行业的挑战,企业瓶颈期的突破,创造卓越的企业都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小沃森与老沃森不同的管理风格和共同对卓越的追求相结合,创造了IBM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创新基因,使IBM在百年历史中数次成功转型,一直被称为全球性企业的典范——只有那些敢于冒险、颠覆传统、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发挥最强大的力量,冲破困境,引领企业取得超乎平常的成功。

作者:小托马斯·约翰·沃森 彼得·彼得

翻译:杨蓓

标签:小托马斯·约翰·沃森彼得·彼得小沃森自传传记商业管理IBM

IBM帝国缔造者·小沃森自传》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四章 回想一生2第三十三章 短暂的苏联之行3第三十二章 冷战中的和平主义者4第三十一章 渐渐退出IBM5第三十章 事业生涯的第一次大滑坡6第二十九章 初涉政坛7第二十八章 IBM的黑色星期五8第二十七章 自我反省的管理者9第二十六章 System/360——重建计算机业10第二十五章 汤姆・沃森一家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