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_第三章 最高法院"老三号

琳达·格林豪斯
传记回忆
总共15章(已完结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 精彩片段:

第三章 最高法院"老三号

“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计划、主意和方案,”沃伦·伯格在给布莱克门的信中说,“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封信写于1969年6月,伯格成为首席大法官一周后。他对最高法院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首席大法官办公室局促狭窄,院内公共空间却绰绰有余。“有两间大会议室,根本就没用过,首席大法官的办公室,估计连法官助理都拒绝使用。”他决心改变现状,“我必须按照我自己的节奏,审慎小心地作出调整。我从未谋求过这一职位,也没有为得到它付出过任何努力,但人在其位,我们终究得自谋其政。”

上述通信内容,其实已隐含些许隐患:同样的办公室,自查尔斯·埃文斯·休斯以来,历任首席大法官都用过,为什么惟独伯格觉得空间不够?☾1☽布莱克门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相反,他仅从字面上理解了新任首席信中“我们终究得自谋其政”那句“我们”的含义,并兴致勃勃地予以回应。布莱克门写了封8页纸的长信,通篇充斥着如何运作最高法院的细节讨论,从怎样管理法官助理,到最高法院开庭期是否应在六月结束,以及是否有必要为每位大法官提供座驾及司机。“城市交通规模逐渐变大”布莱克门说,“一位大法官不应把时间都耗费在上下班路上。要是有哪位大法官驾车途中遇到事故,那可就闹笑话了。”

布莱克门建议废止在审判席上宣判的传统。他指出,其他法院几乎都是通过法官助理办公室发布判决意见,并不正式宣判。最高法院的宣判形式,是由大法官向法庭内的旁听者朗读判决摘要,布莱克门认为,这实在是浪费大法官时间的“过时”做法。他说:“我怀疑这种耗时耗力的例行公事是不是已经落伍了。”

布莱克门或许只是想向新任首席大法官提出一些有益建议,但是,部分建议明显有些吹毛求疵。其实,他个人对配备专车并没有什么特别需求。他进入最高法院后,一直到离任,都开着一辆蓝色大众甲壳虫车上下班,以至于在他去世以后,家属还专门租了一辆同样款型的车,加人出殡车队,以资怀念。许多大法官当庭宣读多数意见或异议意见时,会成为聚光灯的焦点,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首席大法官伯格不愿废除这一传统的真正原因。事实上,布莱克门成为大法官后,也将这一平台用到极致,他多次充分利用宣判机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发言内容,将远远超出书面意见的范围。☾2☽

伯格履任后,1969年开庭期得到十月才开始,那个夏天,两人频繁通信。伯格聘请的第一批法官助理中,有一位曾担任过《明尼苏达大学法律评论》的编辑,此人就是由布莱克门面试并推荐的。在明尼苏达州,布莱克门几乎成为伯格的代言人。每当伯格遭遇困难或有不利传闻时,他都会替老友仗义执言,排忧解难。伯格法院在“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新任首席”带领下,与沃伦法院并未显示出太大差异,布莱克门对一群在罗切斯特参加联邦调査局训练营的探员如是说。“别以为他会站在沃伦先生的对立面,”布莱克门说道,“别理某些报纸文章或评论家们的说法,不管你们信不信,伯格先生的成长背景,深植于自由传统之内,而非保守传统。”布莱克门预言道:“他的时代不会因循守旧。他会经历与沃伦首席大法官一样的批评或反对,只不过这些批判,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我想,未来将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时期。”

伯格自己过得也不轻松,时刻准备放手一搏。新的开庭期刚刚开始,他就致信布莱克门。他已筋疲力尽,每天只能通过睡上12到14个小时,才能稍稍恢复平衡。他必须应对几位对他抱有抵触情绪的在任大法官。他告诉布莱克门,自己去过几次最高法院后,“发现那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这么说或许有点儿耸人听闻,详情容后再述。对我存有敌意的,可不止一个家伙。”他正在研究最高法院新近判决,但印象着实不佳。“1968年至1969年的许多判决意见,根本就欠缺审慎考虑。雨果·布莱克算是其中最好的。他的一些说法过于‘绝对’,但思维最为缜密。我们必须把‘重建’的希望,寄托在克莱门特·海恩斯沃思,以及雨果·布莱克、拜伦·怀特、约翰·马歇尔·哈伦和波特·斯图尔特这些人身上。真是难以置信,这九个家伙居然能在这么长时间内置现实于不顾。福塔斯可比某些人要强得多……可怜又倒霉的阿贝·福塔斯。”

几个月前,也就是1969年3月,福塔斯大法官辞职了。约翰逊1968年提名他出任首席大法官受挫后,他就陷入财务丑闻。现在,伯格开始考虑由谁作为福塔斯的继任者。尼克松已经提名了克莱门特·海恩斯沃思,后者是来自南加州的一位上诉法院法官,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正举行对他的确认听证会。听证会进行得并不顺利,布莱克门在罗切斯特家中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信告诉伯格,“你的海恩斯沃思这会儿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啊。”尽管如此,布莱克门仍觉得“他最终将顺利通过确认。”布莱克门赞同伯格对福塔斯与布莱克的高度评价,尽管后者作为一名资深联席大法官,已经83岁高龄,布莱克门仍觉得“布莱克的意见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布莱克门注意到,伯格的新职位,也将对他俩的交往内容产生影响。过去十年里,这两位老友都是上诉法院法官,处于同一审级。现在,他们已位居不同法院层级了。“今年秋天,我经办的两起案件会上诉到你那里,”布莱克门写道,“我不会再和你讨论我承办的案件了。我现在提到了两起案件,今后或许会提到更多的案子,希望当你接手后,能够准确处理他们。不用认为对我负有什么忠诚义务。事实上,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你怎么做,我们之间都不会有不愉快发生,也完全不需要任何解释或辩解。”

尽管布莱克门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被提名进入最高法院的可能性,然而,早在尼克松上任前,他就已是被考虑对象了。1968年大选之后不久,明尼苏达州众议员阿尔伯特·奥因在梅奥诊所一位资深医师的催促下,致信总统竞选助理布莱斯·哈洛,推荐布莱克门作为未来的大法官候选人。五月,福塔斯辞职后,奥因直接写信告诉总统:“我认为,布莱克门法官才能出众、造诣精深,司法成就显著,绝对胜任这个位置。”另一位明尼苏达州众议员克拉克·麦格雷戈,也积极促成此事。不久,提名布莱克门的呼声四起。1969年7月25日,《华盛顿星报》刊登了一篇配图文章,将布莱克门列为填补大法官空缺的首要竞争人选之一。伯格把这篇文章寄给布莱克门,并附上一封密封的亲笔信,上书:“哈里,一切都正朝好的方向发展。种子需要时间成长,但它们也需要培植!其他容后再议。”

对海恩斯沃思的提名始自夏末,确认程序却陷人一场乱战。有人指控他在审理一起涉及他本人财务利益的案件时,违反了司法伦理。11月21日,参议员以55票反对,45票支持,否决了对他的提名。总统转而提名另一位来自南部的上诉法院法官哈罗德·卡斯韦尔,但很快又被参议院否决,1970年4月9日,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致电布莱克门,邀请他前往华盛顿。

“我问对方,自己是否应预作一些准备,”布莱克门后来写道,“他说不用了,告诉我此事与最高法院有关,问我是否愿意接受提名。在那种情况下,谁都难以拒绝。”伯格显然已与白宫沟通过,因为布莱克门刚接完米切尔的电话,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远快于提名信息对外公布的速度。布莱克门一路小跑,冲进停车场,终于赶上当天下午从明尼阿波利斯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他甚至没来得及通知妻子多蒂,她因为父亲前天刚刚去世,正在城外料理丧事。☾3☽

在飞机上,他又开始草拟一份罗列正反理由的清单,就像11年前,他决定是否应把握进入上诉法院的机会时那样。1959年的那张表上,正反理由数量相当。但这一次,他发现自己只列出了“全部负面理由”其中包括:“我与首席大法官的毕生友谊”、“我对政治不够敏感”、“我作出判决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对华盛顿的生活没什么兴趣”、“我不熟悉华盛顿的权贵们”表上没有列出对应的正面理由。看不出将被提名进入联邦最高法院的消息,到底有没有令他内心激动或是鋳蹲满志。“我想,我对未来仍保持着警醒之心。”他说。

事件的进展远比布莱克门想象的要快。助理司法部长威廉·伦奎斯特已受命分析布莱克门在上诉法院的审判记录,并于4月10日提交了推荐报告:“我认为,无论是刑事领域,还是民权问题,他都呈现出中间偏保守派的特点,”伦奎斯特写道,“他没有一边倒地倾向于某一方或另一方,尽管他在多数情况下,会更偏向保守派,而非自由派。他所有的判决意见,说理都非常细致,没有迹象表明他存有预设偏见。判决书充满论证与援引,没人指责他缺乏学养。”

布莱克门在宇宙倶乐部(Cosmos Club)办理登记人住手续时(他每次在华盛顿出差都会入住这个私人俱乐部)“一只手突然搭在我肩膀上”随后,一名联邦调查局探员与他谈了3个小时。第二天,他前往司法部,会见了米切尔·伦奎斯特以及另一位代理司法部长约翰尼·沃尔特斯,沃尔特斯同时也主管税务稽查事务。他询问了布莱克门三个女儿的情况,她们的年纪分别是20岁、22岁与26岁。“她们是嬉皮士么?”布莱克门拿出女儿的照片,好让这些官员对他们家年轻一代的思想倾向放心。事实上,他的小女儿苏珊刚上大学时,的确以嬉皮士自居,政治上也有过激进倾向。她把尼克松视为政坛巨奸,家庭成员对此亦心知肚明。一次,布莱克门拿了一支尼克松送给自己的钢笔给她看,她回应说:“哇,这可是一支来自狡猾迪克(尼克松的绰号)的笔。”布莱克门一把抢回那支笔,气冲冲地离开了房间。

作品简介:

哈里·布莱克门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长大,与沃伦·伯格儿时即是好友。伯格成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后,推荐布莱克门进入最高法院,两人亲密无间,被并称为“明尼苏达双胞胎”。然而,由于政见相异,布莱克门与伯格最终渐行渐远,直至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布莱克门也从一名保守派人士,成长为自由派大法官的领军人物。《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琳达·格林豪斯借助布莱克门去世后留下的50万份个人文献,翔实叙述了布莱克门与伯格的决裂经过,生动刻画了前者在堕胎、死刑、种族平权等案件中的内心挣扎与立场变化,揭示了最高法院重大判决的决策内幕。

作者:琳达·格林豪斯

翻译:何帆

标签:琳达·格林豪斯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法学法律美国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最热门章节:
1封底2参考文献说明3第十章 华丽谢幕4第九章 被神化的“女权斗士”5第八章 拯救“罗伊案”6第七章 死刑反对者7第六章 大风暴纷至沓来8第五章 渐行渐远渐无书9第四章 遭遇“罗伊案”10第三章 最高法院"老三号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