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书缘与人缘_《浅探》的浅探——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

唐德刚
随笔杂谈
总共35章(已完结

书缘与人缘 精彩片段:

《浅探》的浅探——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

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一次,一位多情的中国留美学生向一位祖国外交官的千金求爱。在一封缠绵悱恻的情书里,他引了两句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谁知道这位收信的小姐,幼小去国,普通的白话文她还可以勉强对付,碰到唐诗她就有困难了。但是她也理解到这两句诗是这封情书的高潮,但她并不解诗中意,未免太遗憾了。她找了两位来自港台、中文比她好的女同学帮忙翻译。无奈这两位女青年也爱莫能助。不得已她只好把这封信拿到她就读的大学里的中文班上去请教老师了。

这位老师原来也是该大学的研究生。他细读之下,当然认为这是一封情书佳作,也是他班上最好的实际教材,因而在全班细心研读全文之后,老师开始为这位迷惘的情人讲解唐诗了。

他说,唐朝(618~907)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而唐朝的诗歌又可分为初、盛、中、晚四大阶段。上述“春蚕”这首诗呀,是属于第四期、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杰作。商隐生于813年,殁于857年,只活了四十几岁。但是他却是中国情诗的圣手。这两句诗在中国知识分子之中真是无人不能背诵,写得实在太美了!

“老师,”这位女学生仍不得其解地问道,“这两句诗究竟应怎样翻译呢?”

老师说:“你知道‘蚕’吗?”

“Silkworm.”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替她回答了。

“对了,”老师说,“silkworm肚子里有胶质,这胶质从它嘴里一条条地吐出来,就是丝了。这个蚕,慢慢地吐,慢慢地吐——一直把丝吐完,吐到它死掉为止……”

“丝吐完,它并没有死啊!”原来这一班学生都是读过生物学的,知道蚕吐完丝要变蛹,蛹还要变蛾,蛾还要结婚,婚后还要生孩子……前途无限,以后蛾的家庭生活还有得过呢!中国人不懂科学,就说它死掉了,真是胡说!大家不服,所以全班都和老师争辩起来。

“这是情诗嘛!”老师说时抓抓自己的头,“写情诗,就当它‘死掉’才能感动人!”

“No!”这位收情诗的小姐大不以为然。她说:“谈情说爱多美好,为什么一定要‘死掉’才能感动人呢?……哦!我最怕进殡仪馆!”

“我也最讨厌说什么‘死呀!死呀’的,”另一位女同学也响应地说,“我才不要读这样的情诗呢!哼!”

她这句话,显然是代表全班学生说的,大家一致同意。

作品简介: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张学良将军,动机纯正,心际光明,敢作敢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永不失其赤子之心;顾维钧,世界上的第一流外交干才、举世闻名的国际政治家,搞的却是个弱国外交;《传记文学》的责任,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以一人而敌一国”!

本书以“书缘与人缘”为名,是史家唐德刚(“我的朋友唐德刚”,胡老师胡适的收山小门生)多年读书与日常见闻文章的集合,共三十二篇,其中谈到了胡适、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开先、刘绍堂、杨振宁等人,又论及《传记文学》、《鲁拜集》、《唐诗浅探》等书,于普通的细节中展现出历史的风貌。作者写人、评书,都把自己放在其中,穿插不少逸闻趣事,信笔所至,洒脱不羁,其中可见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华人学者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和极佳的人文素养。

它们都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不过笔者渐入老境之时,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发而为文,也不能说没有发愤之作。只是我祖国文明深厚,当前世界学问无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日恓恓惶惶,追随群贤,日夜进修之不暇,何敢以愚者点滴之得,故步自封?

作者:唐德刚

标签:唐德刚书缘与人缘历史随笔散文杂谈文学

书缘与人缘》最热门章节:
1“我犯罪了!并无解说。”——向谢扶公与苏阿姨致意2“公子哥”和“老板娘”3我的气功经验说——从一泓止水到手舞足蹈4《浅探》的浅探——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5读三老《感逝》诗6纽约东方画廊观画记感——十大画家,永不再有7知客和尚的“十一字真言”——集图像、印象、半抽象、抽象和无象于一身的卓以玉8白马社的旧诗词——重读黄克荪译《鲁拜集》9王莹是怎样“回国”的10父子之间——殷志鹏博士编著《三地书》序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