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亲吻与诉说_五 回忆

阿兰·德波顿
外国小说
总共14章(已完结

亲吻与诉说 精彩片段:

五 回忆

催促别人回忆过去无异于强迫他们在枪口的威胁下打喷嚏,效果注定是令人失望的。因为真正的回忆就像打喷嚏一样,不是随意就能做到的。当然,有些东西经常被我们错当成了回忆,比如当你问我中学毕业时的成绩时,我就去搜索文件柜。其实那只是一种机械的本能反应,是这一现象微不足道的同类物。与过去的真正碰撞应该是不分时间距离的即时性对我们的袭击;它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回忆,而是发生在时间口袋以外的东西。真正的回忆能够溶解回忆本身与现时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三十岁的时候我们突然回到二十岁时在森林里的一次旅行中,吃着夹有粉红色的肉火腿的三明治。回忆不是以另一个人的唐突提问强加给我们的,而是三十年后在一家火车站小餐馆里偶然闻到的相似的三明治气味启发我们的。

“是的,正是如此。不论管它叫什么,它都是普鲁斯特瞬间,”伊莎贝尔的朋友克莱斯特领悟到了这一点。当时我们三人坐在一家酒吧里。克莱斯特一直持有和我相同的看法(二手的观点,但尚未有人注册)。伊莎贝尔默默地从蜡扦上将蜡烛油挑下来,分成小块,然后再把它们放进火焰里。

“你读过普鲁斯特的传记吗?”伊莎贝尔抬起头来,以怀疑的口吻问克莱斯特。

“我?”

“对,你。”

“读过一点,啊,没有读过,”克莱斯特不自在地回答说,“我是说我有那本书,看过一些评论文章,但就是抽不出长假日……”

判断一位作家水平的方法也许就是看他的观点能在多大程度上被那些从来抽不出长假日读原著的人们所接受。不幸的是,那本书我也只读过二十来页。从伊莎贝尔看克莱斯特时的目光判断,似乎最好是换个话题或者建议打道回府。

然而几周之后,当我和伊莎贝尔在我的一位朋友家色彩鲜艳的沙发上坐着时,这件事似乎又成了适当的话题。我朋友的沙发是一个橘黄色的框架结构,上面覆盖着一种彩色垫子。其中一个垫子是用一种蓝色的毛茸茸的材料做成的。我看到伊莎贝尔把它拿起来,用手轻轻地抚摩一两次,然后低头闻了闻。

“你在做什么?”趁主人去厨房准备饮料,我悄悄地问她。

“真有意思。这个垫子和我小时候穿的睡衣是用一模一样的材料做成的。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一套吗?那是一种单件连衫裤,也是这种深蓝色,前面有一条大拉锁,两只脚套是直接缝进材料里的软塑料。小时候我最喜欢穿,感觉到又安全又自由。我记得有一次洗澡,妈妈给我穿上一件。我穿着那个小壳子围着房子跑来跑去。由于某种原因,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黄昏时分屋子里充满了橘黄色的光线。那是母亲准备打发我和妹妹睡觉的时候,也是父亲下班回家的时候。晚上是妈妈对孩子们管束最松懈的时候。她总要喝一杯酒,抽一支烟,甚至会变得非常温柔。你觉得我能不能问问你的朋友这些垫子的来历?”

我对普鲁斯特的研究可以说是蜻蜓点水,但我读过塞缪尔·贝克特写的一本对他很有见地的评论。所以我知道,无须过多的推断便可以确定,伊莎贝尔坐在沙发上突然回忆起来的她童年的轶事就是所谓普鲁斯特瞬间。普鲁斯特关于回忆的思想介绍了一种判定过去复苏的复杂方法。这种方法弥足珍贵,但却具有传记性质。最常用但却美中不足的方法是通过自愿回忆。有一次在电影院里的灯光熄灭之前和伊莎贝尔的谈话中我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当时我问她小的时候在哪里过夏天。“啊,洛桑。在我父母的朋友莱芒湖畔的一所房子里。要不要再来点爆米花?”这种回忆是自发出现的,因而它无疑是可靠的,也是改变话题的前奏;它是一道重新加热的菜,而不是在煎锅里劈啪作响的原料。

另一方面,非自愿回忆则是在别人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人们被不规则运动的“现在”碎片、著名的玛德莱娜蛋糕☾1☽或不那么著名的毡垫撞击进“过去”的怀抱里。那种“过去”将会像“现在”一样真实;它存在于一切感知之中。谁也无法预料这种灯彩会在何时出现,而只能偶然遇到这些曾经是、现在又死而复生的逝去了的世界的一部分。

还有一次我和伊莎贝尔去游泳。池子里的氯气味比在电影院里的任何提问都远为成功地唤起了她童年时的回忆。我们游第三圈的时候,一个划桨的小孩子溅了伊莎贝尔一脸水。她抹了一把眼上的水说:“天哪,它使我想起了往事。”我回头看看,仿佛那小孩子是个熟人或是某个熟人的后代。伊莎贝尔游了过来,向我讲述她小时候知道的另一个有氯气味的池塘。她说,从那个池塘边放眼望去,目光可以穿过莱芒湖看到法国的阿尔卑斯山,有些山峰上夏天里还覆盖着白雪。她曾在那里学过游泳。由于在水里呆得时间过长,指尖都被泡得起了皱。她妈妈说“就像渔民的手一样”。贮藏室里有大黄毛巾,毛巾上扯满了蜘蛛网,爬满了黄蜂。伊莎贝尔取一条大毛巾来,用脚趾头夹住一头的两个角,将另一头蒙在头上,做成一个毛巾帐篷。阳光穿过毛巾照进帐篷里,她觉得舒适极了。帐篷外面正发生着更奇怪的事。她妈妈夸张地哈哈大笑;那些大人们讲的是法语。她不喜欢他们,或者说不喜欢他们的做法:他们管她叫“小公主”,而且每递给她一根空心面总要不停地拍打她的脑袋。连续五年里,每年夏天他们都要回那所房子和它的游泳池去。尽管伊莎贝尔已经忘记了她睡的是哪个房间,忘记了主人们的面孔,但那个城市的氯气味比我的任何愚蠢的问题都能更有效地把她带回当时的环境里。

我开始琢磨一个人能不能不按家庭年表安排自己的过去,而改用普鲁斯特瞬时法,按照气味、触觉、声音以及使周围的感触具体化的视觉景象所引起的反应安排自己的过去。

作品简介: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作者:阿兰·德波顿

翻译:刘云波

标签:阿兰·德波顿亲吻与诉说英国哲学爱情

亲吻与诉说》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2十一 后来3十 寻找结局4九 心理学5八 男人和女人6七 另一个人眼里的世界7六 隐私8五 回忆9四 厨房传记10三 家谱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