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亲吻与诉说_九 心理学

阿兰·德波顿
外国小说
总共14章(已完结

亲吻与诉说 精彩片段:

九 心理学

人人都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因为大家都猜想,如果让别人知道了他们的某些事情,别人就不会爱他们了。我们之所以需要有隐私,那是因为我们担心,一旦人们了解了我们的一切,我们就会变得不受欢迎。难怪托词偶尔会引起担忧,生怕泄露了天机,就好比梦见我们一丝不挂地站在大街上,或者在旅客拥挤的机场,我们的手提箱在行李传送带上打开了。

诸如此类的夜间恐惧使我们重新体验了儿童时代的赤裸感。孩子不会保守秘密。成年人比孩子们聪明,他们善于发现秘密。所以,那种将一个人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感觉使得父母在孩子面前产生了优越感。然而,对透明的担忧,即担心另一个人会发现我们的秘密而不给我们任何选择的机会,正渐渐为这样的假定所征服:透露不透露秘密全在我们自己;我们比别人更了解自己。

然而,在心理学家面前,这种假定很可能失去作用,透明感又会重新回来。我们想象心理学家不问便知的东西当然是我们最危险的秘密(对我们能否得到爱的机会而言)。我们担心的不是心理学家了解那些秘密,而是他们据此做出的判断。他们对我们的原罪的判断不可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于是我们便又得重新回到孩提时代,鬼鬼祟祟地去偷吃最喜欢的糖果,结果却在走廊上碰见了自己的妈妈,并由此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做的事妈妈都知道。

我看到伊莎贝尔在写日记时心里感到不舒服,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写日记者与心理学家具有相同的象征性地位。他们嘴里不说,心里都很明白。个人秘密一旦被他们了解,那是够危险的。

“我真感到奇怪,我一写日记你就不高兴,”有一次在她家附近的一个咖啡屋里,她掏出钢笔和那个紫红色的笔记本后说。

“我没有不高兴。”

“那你为什么要我别再写了?”

“那是我不懂礼貌。”

“我写的什么你可以看呀!”

“那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你写的什么呢?”

“因为这是我的隐私,跟你无关。”

“我断定那不是什么隐私。我不在乎,想写什么你尽管写好了,”我说的时候带着一种在变为人所不齿的臭狗屎之前的令人羡慕的成熟。

日记是一种令人惊恐的东西,因为它对另一个人最不讨人喜欢的想法是一个威胁。当弗吉尼亚·伍尔夫去波特兰大街一幢典雅的大楼里聆听埃塞尔·史密斯☾1☽彩排时,可以想象她对主人是彬彬有礼的,一边品茶,一边轻轻地嚼着主人提供的葡萄干蛋糕。想想看,假如埃塞尔·史密斯、L夫人和她的朋友亨特太太不幸看到弗吉尼亚1931年2月4日的日记里对那天拜访她们是这样描写的,她们该会多么惊讶:

波特兰大街上一幢高大的楼房,亚当斯式的灰泥建筑,装饰奢华而过时:破旧的红地毯;墙面被涂成单调的绿色……亚当斯式的壁炉里呼呼地燃烧着炉火。L夫人和亨特太太并排坐在沙发上。L夫人现在毫无线条可言,俨然一根香肠,而亨特太太则像一根缎子包裹着的香肠。埃塞尔身穿皱巴巴的毡上衣、针织紧身短裙,手里拿一支铅笔,站在窗边的钢琴旁边指挥,鼻子尖上有一滴汗珠。

作品简介: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作者:阿兰·德波顿

翻译:刘云波

标签:阿兰·德波顿亲吻与诉说英国哲学爱情

亲吻与诉说》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2十一 后来3十 寻找结局4九 心理学5八 男人和女人6七 另一个人眼里的世界7六 隐私8五 回忆9四 厨房传记10三 家谱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