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5·乱世烽烟_5、遍地血腥 六世纪 四〇年代(五四〇—五四九年)

司马光柏杨
中国历史
总共17章(已完结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5·乱世烽烟 精彩片段:

5、遍地血腥

六世纪 四〇年代(五四〇—五四九年)

五四〇年(庚申)

南梁·大同六年  东魏·兴和二年  西魏·大统六年

1、春季,正月二十三日,东魏帝国(首都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任命广平公库狄干当太保(上三公之三)。

正月二十八日,东魏帝(十六任孝静帝)元善见(本年十七岁)进住新宫(兴建新宫事,参考五三五年八月)。大赦。

2、西魏帝国(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扶风王元孚(三任太武帝拓跋焘之曾孙)逝世。

3、二月二十一日,南梁帝国(首都建康〔江苏省南京市〕)皇帝(一任武帝)萧衍(本年七十七岁)主持亲自耕田典礼。

4、西魏政府铸造五铢钱。

5、东魏帝国中央特遣全权政府总监(大行台)侯景,通过三鸦(河南省鲁山县西南)南下,准备收复荆州(州政府设穰城〔河南省邓州市〕。五三七年十月,西魏政府乘沙苑战役胜利,夺取荆州);西魏帝国丞相宇文泰,派李弼、独孤信各率骑兵五千人,出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迎战;侯景撤退。

6、西魏帝国被罢黜的乙弗皇后,既出家当尼姑,居住别宫(参考前年〔五三八年〕二月),而现任皇后郁久闾女士仍然嫉妒。西魏帝(十六任文帝)元宝炬(本年三十四岁)遂任命乙弗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当秦州(州政府设上封〔甘肃省天水市〕)州长(刺史),使乙弗皇后以娘亲的身份随他同往。元宝炬虽然受形势逼迫,罢黜乙弗皇后,另娶柔然汗国(瀚海沙漠群)公主,但跟乙弗皇后之间,恩爱难忘,秘密嘱咐她留长头发,有使她回宫之意。而就在此时,柔然汗国全国兵力渡黄河(河套)南下。西魏帝国震动,很多人遂认为柔然汗国是为女儿出气,才大动干戈。元宝炬说:“天下怎么会有为了一个女儿而出动百万大军的事?可是,因此引起谣言,我又有什么面目面对各位将领!”遂派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曹宠,携带诏书前往秦州,命乙弗皇后自杀。乙弗皇后悲伤流泪,对曹宠说:“但愿皇上千岁万岁,天下快乐安宁,我虽死无恨。”遂自杀(本年三十一岁)。政府官员在麦积崖(天水市东南五十千米)凿出墓穴,安葬乙弗皇后,称为寂陵。

夏季,丞相宇文泰召集各路兵马进驻沙苑(陕西省大荔县南),准备迎击柔然兵团。国务院右执行长(右仆射)周惠达集结军队,加强京城(首都长安)防御工事,在各街巷挖掘壕沟,邀请京畿总卫戍司令(雍州刺史)王罴出席军事会议,王罴拒绝,对使节说:“如果柔然那些虫豸,到了渭河北岸,我王罴自会率领家乡子弟把他们消灭(王罴是京兆郡〔陕西省西安市〕人),用不着麻烦国防部队,为什么在天子的京城之中,如此这般大惊小怪,都是姓周的那小子害怕成这个样子。”柔然兵团南下到夏州(州政府设统万〔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即行撤退。没有多久,郁久闾皇后染病逝世(年十六岁)。

五月二日,中央特遣政府总监宫延和、陕州(州政府设陕县〔河南省三门峡市〕)州长宫延庆投降东魏帝国。东魏政府在黄河北牧马场(七任帝元宏把石济〔河南省卫辉市东古黄河渡口〕以西划作鲜卑人南迁后的畜牧场,参考四九四年十一月)设立义州(州政府设枋头城〔河南省淇县东南淇门渡〕),安置宫延和、宫延庆(投降东魏的西魏人,都被安置在此地)。

7、东魏帝国阳州公(武公)高永乐(高欢的堂兄)逝世。

作品简介: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缉《乱世烽烟》。

《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作者:司马光 柏杨

翻译:郭衣洞

标签:司马光柏杨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国历史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5·乱世烽烟》最热门章节:
18、黄龙汤 六世纪 七〇年代(五七〇—五七九年)28、黄龙汤 六世纪 六〇年代(五六〇—五六九年)37、禽兽王朝 六世纪 六〇年代(五六〇—五六九年)47、禽兽王朝 六世纪 五〇年代(五五〇—五五九年)56、饿死宫城 六世纪 五〇年代(五五〇—五五九年)66、饿死宫城 六世纪 四〇年代(五四〇—五四九年)75、遍地血腥 六世纪 四〇年代(五四〇—五四九年)85、遍地血腥 六世纪 三〇年代(五三〇—五三九年)94、河阴屠杀 六世纪 三〇年代(五三〇—五三九年)104、河阴屠杀 六世纪 二〇年代(五二〇—五二九年)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